NIDA 亮相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4年8月21日-23日,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聚焦网络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合作,涵盖未来网络、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等热点话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15场分论坛、创新成果发布、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作为全球网络创新领域的产业组织,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 (NIDA) 受邀参与协办了8月23日的 CENI 创新论坛2024。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和江苏省通信学会主办,旨在就行业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研讨,并探讨 CENI 与 NIDA 之间的生态合作机会。CENI创新论坛2024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和张宏科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序幕。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与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CENI-NIDA 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大组织将进一步深化生态合作。NIDA 名誉理事长张宏科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创新的高质量网络通信技术和系统性的基础创新,这正是 NIDA 的目标所在。CENI 与 NIDA 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使命。”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院士表示:“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需要一个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网络平台。CENI 在负担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任务的同时,还支撑互联网前沿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此次与 NIDA 的合作必将加速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与技术落地。 ”NIDA 秘书长 邓一鸥NIDA 秘书长邓一鸥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升级新机遇下,网络将成为赋能新基础。NIDA 致力于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场景与架构创新发展,凝聚全球产业共识,构建国际化产学研用生态圈,以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CENI 是全国唯一的网络大科学装置,建设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技术创新理想的试验环境。NIDA 与 CENI 的战略合作能形成“创新-实验-创新”的正向循环,有助于网络技术研究和创新的落地。多方企业代表此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新华三、华为、浪潮网络、百度智能云、深圳花儿数据、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业内专家也就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精彩分享。本次 CENI 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凸显了 NIDA 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创新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为 CENI 与 NIDA 的深度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2024-08-27
52
2024年8月23日,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与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在CENI创新论坛2024上签署了CENI-NIDA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CENI-NIDA联合实验室落地,建设场景化创新示范环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与技术攻关,加速下一代互联网Net5.5G的发展和应用。此次合作协议由NIDA秘书长邓一鸥和CENI项目管理部总监许志坚共同签署。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院士、NIDA名誉理事长张宏科院士、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TC3主席赵慧玲、江苏通信学会秘书长王鹰、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航、NIDA会员单位珠海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CEO于勇、NIDA理事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网络领域副总裁张白、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网络产品线总裁曾富贵、浪潮网络副总经理张其光参与鉴签。中国工程院院士、NIDA 名誉理事长 张宏科NIDA名誉理事长张宏科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创新的高质量网络通信技术和系统性的基础创新,这正是NIDA的目标所在。CENI与NIDA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 刘韵洁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院士表示: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需要一个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网络平台。CENI在负担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任务的同时,还支撑互联网前沿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此次与NIDA的战略合作必将加速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与技术落地。CENI项目管理部总监许志坚表示:未来CENI将与NIDA强强联合,共同推动面向全球的新型创新生态建设。NIDA秘书长邓一鸥表示:CENI是全国唯一的网络大科学装置,建设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技术创新理想的试验环境。NIDA与CENI的战略合作能形成“创新-实验-创新”的正向循环,有助于网络技术研究和创新的落地。关于 CENI: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作为建设法人单位,是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网络演进和变革两个角度着力攻克传统网络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关于 NIDA: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是致力于定义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演进路径、建网标准,牵引数通产业升级的全球性产业组织。
2024-08-26
71
三个新联盟正式成立,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集体亮相2024 MWC上海
在2024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 MWC上海)期间,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简称“河套聚集区”)首次集体亮相,全面展示新平台、新能力和新优势,向业内传递河套聚集区“立足河套,面向全球”的辐射作用,旨在带动相关领域的标准创新及产业发展。 河套聚集区展台内容丰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合作伙伴和观众驻足参观,盛况空前。同时,河套聚集区展区得到领导关注。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参观河套聚集区最新成果与进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署长曾坚朋、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毅在现场推介河套聚集区。 “1+6”首次集体亮相,与全球观众共话新篇章 河套聚集区于2024年1月正式揭牌,位于深圳市毗邻香港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成立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 在本次展会中,河套聚集区首次向外完整展示了“1+6”的国际组织及服务机构。“1”代表服务中台和能力后台——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6”代表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S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以及新成立的全球计算联盟(GCC)、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GIIC)、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 展会现场,河套聚集区各组织联盟除了展示最新发布的标准、白皮书、会员单位及代表产品与解决方案之外,还搭建了典型应用场景,通过熟悉且直观的用户体验来展示背后的技术能力与优势。 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WAA): WAA展台汇集了已发布的8项标准、2个产业发展白皮书、5个产品认证。当前,WAA已具备了完整的测试认证体系,测试认证工作准备就绪,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展开测试认证服务。 WAA在展台展示了多款创新型网络相关产品。其中,5款无线路由器均通过测试并获得WAA认证,可支持WiFi6的各项功能。另外,联盟成员灿芯也展出了WAA测试平台准出的园区场景测试系统CSWIFI600中的Flexwall-100高密度真实物理层仿真器。工作人员正向参会者介绍Flexwall-100高密度真实物理层仿真器的详细功能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目前已发布的HDR Vivid和Audio Vivid两项超高清技术标准已成为广电行业标准,其中HDR Vivid已成为工信、广电双行标。 展会现场,UWA精心设置了“Audio & HDR Vivid|UWA无线家庭影音体验室”,通过HDR Vivid标准认证的三星85英寸NeoQLED电视,新一代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星闪所搭建的7.1.4三维声场演示场景,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双Vivid及星闪技术标准带来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SA):致力于推动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的创新和产业生态。目前星闪联盟已拥有超过1000+会员单位,且大众消费与企业商用市场齐头并进,已推出超过150个产品或解决方案。 在2024MWC上海,星闪联盟以“人”、“车”、“家”、“园”为主题,展示了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及工业应用等相关产品,并通过实景化的生活场景展示,让参会者现场直观体验星闪技术“低时延、高并发、精同步、抗干扰、高可靠”的优越性能。参会人员正观摩基于5G+星闪短距打造的星闪智慧园 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GIIC):以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为基础,以开放互联的标准体系为纽带,致力于构建技术领先的物联网生态产业链,促进全球智慧物联网的高质量发展。GIIC的成立对于提升我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将通过推动全产业链创新能力突破、增强产业集聚效益、助力产品设备测试认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GIIC还将助力我国在全球智能终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打造面向全球的标准研究、产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多边合作平台。 本次展会,GIIC联盟展出了已立项的33项标准,标准包含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连接、安全、测试、AI和工程方向。此外,还搭建了完整的产品认证体系,以保障GIIC产品的质量。观众现场了解GIIC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是世界各国行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自愿发起成立的、专注于推动固定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NIDA致力于定义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演进路径、建网标准,从而牵引互联网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和升级。 展台上,NIDA展示了固定网络方面的相关白皮书和解决方案,呈现了网络标准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 全球计算联盟(GCC):以“共建新型计算产业,服务全球数智社会”为愿景,秉承“开放、创新、协作、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推动计算产业开放创新,构筑强健繁荣的生态,支撑数智社会可持续发展。展会上,GCC展示了多样性对等计算架构Demo模型,生动呈现了新型计算架构特点与优势,同时清晰展示GCC三大核心业务方向:推动对等计算架构产业共识,释放新型计算活力;构建新型计算标准体系,支撑标准共识落地;多重手段,构筑强健繁荣的新型计算生态等。 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Comentropy):共熵服务中心旨在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提供成立、运营、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式、专业化基础服务。共熵服务中心在现场介绍了自主开发的 IT 平台——AllianceHub,专为国际联盟和社会组织提供业务承载、在线管理等功能,帮助解决国际组织工作中的特定挑战。 同时,共熵服务中心还预告了将在今年7月发布的《国际组织指导书》,内容覆盖了国际组织机构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酝酿筹备期、组织成立期、业务成长期、成熟运营期、发展演进期等多个阶段。利用好这本《指导书》,组织机构就等同于拥有一本详实的工具书、实用的培训课、好用的模版集。 桥接世界 共筑美好未来 作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河套聚集区通过自身的创新探索实践,证明了在推动标准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优势。 截止到目前,河套聚集区所属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联盟已累计丰硕成果:拟定标准130项,发表白皮书23个,测试认证产品211款,发展会员1643家。 “立足河套,面向全球”。在2024MWC上海期间,河套聚集区以“1+6”矩阵方式集体亮相,全面、直观地向与会观众展示了新联接、新媒体、新计算、新终端、新平台的新能力、新优势,与业内探讨产业和标准的未来趋势,通过与全球生态连接,繁荣发展,共同促进全球各相关领域的标准创新及产业发展。
2024-06-27
146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 (NIDA) 召开第一次全员大会暨理事会
2024年6月26日至28日,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以下简称NIDA)在2024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 MWC上海)期间首次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最新进展。据悉,NIDA是世界各国行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自愿发起成立的、专注于推动固定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NIDA致力于定义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演进路径、建网标准,从而牵引互联网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和升级。它的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曾于6 月 17 日在深圳福田区深港国际科技园成功召开。当时深圳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与NIDA全球会员代表5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分“第一次会员大会”及“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两个环节。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办法等议案,经全体会员选举出的理事会成员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并选举产生NIDA第一届理事长荆涛,副理事长曹蓟光、邱月峰、Sureswaran Ramadass(马来西亚),秘书长邓一鸥。NIDA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张宏科院士强调,全球通信网络仍然依赖于50年前设计的IP网络架构,这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发展的瓶颈。借鉴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张院士指出信息行业迫切需要进行根本性创新,而不是仅在现有架构上进行简单的修补。他呼吁通过NIDA推动网络系统与体系的原创性创新,以此驱动产业链和效益链的全面革新,确保行业能持续保持竞争力。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基础设施处张文平处长表示,深圳市将全力支持NIDA联盟,使之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创新平台。他期待NIDA联盟协助深圳实现其先行示范的战略目标,建设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打造国内首屈一指、世界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城市标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余杰副署长指出:期待NIDA充分发挥在国际产业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希望联盟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会员单位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共享,促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据介绍,NIDA将基于“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与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WBBA(World Broadband Association,全球云网宽带产业协会)、WAA(World WLAN Application Alliance,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 CCSA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国际标准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定义、场景研究和和技术创新。
2024-06-17
168